《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的隆重登场,至今已经一年多过去,但是水污染依旧是那么势头严峻,至今并没有非常大的突破和进展。

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告诉中外对话,“空气污染更容易让人感知,但地下水污染,是一个看不见的污染,如果数据没有充分公开的话,可能导致低效甚至是无效治理。”

2015年4月份发布的《水十条》提出,到2020年全国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为95%左右,全国地下水质量极差的比例控制在15%左右。(编者按;根据环保部(原环保总局)2002年发布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国地面水分五大类。I类、II类、III类可作为饮用水源, IV类、V类属于污水类,不能直接饮用,人体不能直接接触。超过五类水质标准的水体基本上已无任何使用功能。)

环保部环评常聘专家库成员、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也持类似观点。他说,数据不能共享和公开是目前阻碍水资源治理的一个最大障碍,没有全面系统的数据,就不能对症下药进行精细化治理,这是政府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如果不能实现数据公开,对今后水治理的考核来说也是个难题。”

为确保这个目标的达成,《水十条》强调未达到水质目标要求的地区要制定达标方案,明确防治措施及达标时限,自2016年起,定期向社会公布。

按照《水十条》的规定,水污染防治工作由环境保护部牵头,水利部参与。

令人混淆的数据

水质监测是水污染防治的重要环节,为此国家投入巨资。但多部门各自为政,水质数据共享难。长期以来,中国水质状况难以说清,屡屡陷入媒体报道、官方“纠错”的怪圈。部门与部门之间,甚至部门内部的数据都不一致。

4月11日有媒体根据水利部2016年1月发布的《地下水动态月报》报道说,中国八成地下水不能饮用。

数据来源:水利部公开的2016年1月《地下水动态月报》

对此,水利部指出,该报道有误读。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陈明忠回应说,媒体误读的原因是,该报道所引用的数据,主要是关于地下水问题比较突出的北方平原地区浅层地下水的监测数据,“不是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的数据。目前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主要取自深层地下水”。

他说,中国4748个城镇饮用水水源地中,有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1817个,水质达标率为85%左右。

令人费解的是,水利部副部长矫勇在2014年3月“世界水日”期间介绍说,地下水水源地达标率为80.9%。这和陈明忠2016年援引的数据相差4%以上。

在中国,负责监测水质的除了水利部,还有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环保部《201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数据则显示,六成多地下水监测点水质较差和极差。国土资源部最新发布的《2015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显示,2015年全国202个地级市开展了地下水水质监测工作,监测点总数为5118个。在所有这些监测点中,水质较差和极差的相加超过了总数的60%,水质呈优良级的监测点仅占9.1%。

为什么部门之间数据大相径庭?

彭应登向中外对话做了解释。他说,各个部门的监测点位置布点不同、样本获取途径不同、监测重点各异,得出的监测数据就可能悬殊。

数据共享和公开差强人意

2012年5月,媒体报道说,业内人士称调查显示5成自来水不合格。住建部对此回应称,据2011年最新抽样检测,中国自来水厂出厂水质达标率为83%,城镇供水总体安全。

环保NGO上海闵行区青悦环保信息技术服务中心负责人刘春蕾告诉中外对话,环保部有上千个地表水监测点,但只公开一百多个点的数据。

刘春蕾认为,信息共享和公开应分两步,首先,部门之间各司其职进行监测和共享。然后再由环保部门统一对外发布监测数据。对于部门之间出现的不同监测数据,应该主动向公众说明是什么原因造成,是因为监测点位不一样、仪器精度不同、指标不同,还是其他?凡此种种,都不应该隐瞒。

彭应登以北京市为例,向中外对话解释数据共享难的现状。北京市环保局每年要出一个环境质量报告书,由环保部门主导,水利部门、地矿部门等提供数据。但环保局得到的往往是加工后的文字报告,不是数据报告。

“缺乏全面系统的数据,就难以看到水质的时空变化和趋势,环保部门就难以进行系统性分析,难以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彭应登说。

彭应登说,从目前来看,不管是地方还是国家层面,不同部门间缺乏数据共享的机制和共享平台,离国家要求的部门间实现数据共享还差很远。

马军告诉中外对话:“长期以来,数据被看成是一种部门独享资源。”他强调,只有使这些数据在不同部门之间实现共享,这些部门才可以顺利进行数据比对,分析和消解,并以此为依据整理出一套更具准确度和权威性的水质数据,由一个主导部门向社会发布。

数据公开,治霾提供经验

中国的水质数据透明度和传播度,相比起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公众周知程度,显然滞后很多。

《大气十条》的出台是空气污染治理的重要转折。为确保条例落实,国务院与各省级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并进行年度考核,追究责任。现在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实时发布空气质量指数,还进行城市排名。空气质量排在倒数几位或空气质量下降的城市,相关负责人将被约谈。

正当“大气十条”势头正猛,“水十条”也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水和大气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中国更应该积极努力的探寻一条让水质和大气都能达到有效治理,让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路,现今无论是  “大气十条”劲头足还是“水十条”势头猛,我们都要平衡抓,打造一个生态发展的地球村。

我要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销售经理 18559757583
客服1
销售经理 18559757583
客服1
闽ICP备15027698号